編輯:admin 來源:未知 日期: 2011-12-07 17:36
全球第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宣佈與香港採購公司利豐(Li & Fung)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向直接控制自有品牌產品每年1000億美元的採購邁出了第一步。
Wal-Mart驗廠還任命埃德?科沃傑斯基(Ed Kolodzieski)負責全球採購計畫。科沃傑斯基目前是沃爾瑪旗下處境艱難的日本子公司西友(Seiyu)的負責人。這項任命提高了合作項目的受關注程度,沃爾瑪表示這一嘗試最終或能為其每年節省數十億美元。
作為合作戰略的一部分,沃爾瑪將把部分現有採購業務與利豐新成立的一個子公司合併。利豐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的工廠與歐美零售商及品牌之間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
但隨著沃爾瑪與製造商建立更為直接的關係,它有權在2016年獲得子公司的控制權――事實上沃爾瑪是與利豐簽署了轉包合約,利豐承包創建的子公司最終會成為沃爾瑪自有全球採購業務的一部分。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其他零售商及品牌為了削減成本而放棄了採購業務直接控制權。服裝公司麗詩加邦(Liz Claiborne)是上世紀90年代最早轉向全球製造商的美國品牌公司之一,去年該公司與利豐簽署了一項協議,由後者全權負責其全球採購業務。
利豐已經在與沃爾瑪合作,但該公司表示,新的子公司WSG將提高它在沃爾瑪業務中所占份額,而且在運營的第一年,就能形成為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採購價值高達20億美元的產品的能力。
利豐總裁樂裕民(Bruce Rockowitz)表示:“Wal-Mart驗廠如此巨大,能夠為利豐帶來極大的價值。”他補充道,WSG最初會雇用“數百名”員工。“WSG將是一個迷你的利豐。”
沃爾瑪在中國的業務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零售體系,即大賣場;另一個是採購體系,也就是沃爾瑪的“全球採辦”。但現如今,大賣場發展得紅紅火火,全球採辦卻成了“燙手的山芋”。日前,香港利豐與美國沃爾瑪簽訂了一系列採購安排協定,成為其採購代理。沃爾瑪將採購業務委託給第三方來經營,在凸顯利豐作為全球採購商實力的同時,也在向市場表明,在現代流通體系構建中,代理商的價值。
儘管香港利豐集團的成功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此次與沃爾瑪的牽手,還是讓其在業界又“風光”了一把。
日前,香港利豐有限公司(HK.0494)發佈公告稱,已與美國沃爾瑪簽訂了一系列採購安排協定,成為其採購代理。所有協定均為非排他性協定,不包括對額度或運輸的規定,但利豐預期首個營運財年採購貨品將達20億美元。
新政受益者
據悉,沃爾瑪此前全球採購的主力供應商是美國進口商,而全球採辦的設立主要是試圖讓海外沃爾瑪商店的買手能夠逐漸越過美國進口商,直接向中國本土供應商下訂單採購。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目前沃爾瑪總部買手仍然通過美國進口商直接下單給工廠,進口商與工廠也都沒有變,相反還多了一個全球採辦在中間接洽,徒增運營費用。
為了整合採購供應鏈效益,控制成本,加大直采力度,沃爾瑪從2007年便開始對全球採購體系進行變陣了。同年10月,沃爾瑪全球採辦裁員250人;2008年7月,沃爾瑪全球採購質檢工作外包,導致國內4個辦事處的180名員工被裁。隨後,沃爾瑪還關閉了新加坡、菲律賓、斯里蘭卡、土耳其的採購部門。
直到去年10月份,沃爾瑪公司才宣佈以新成立的4個全球採購中心(GMCs)為核心的統一的全球採購架構。此外,沃爾瑪也正轉向在全球直接採購新鮮果蔬,而不通過供應商。“新成立的全球採購中心是沃爾瑪公司新的採購戰略中最大、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據萊特透露,沃爾瑪全球採購總戰略的核心將是不斷提高沃爾瑪公司自有品牌的直接採購。現在,沃爾瑪公司自有品牌年採購額超過1000億美元,在這些商品中,直接從製造商採購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如果轉向直接採購,5年內在整條供應鏈上可節省5%~15%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政最核心的板塊裏,香港利豐集團居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也間接成了新政的受益者。據利豐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根據協定,Li Fung代理採購的並不僅僅只是中國的商品,也不是單一的某一類商品,而是為全世界的沃爾瑪商店採購所需要的產品。”
利豐集團總裁樂裕民也表示:“此項目屬於‘營業額大、毛利率較低’的交易,但我們看中該採購協議年營業額的持續增長。”
重在供應鏈
誠然,利豐在去年市況暗淡的情況下業務仍獲得20%的增長,達到141.95億美元。而作為香港最大的進出口集團,該集團的業務網路已擴展至超過80個辦事處,分佈全球40多個經濟體。
受其獲沃爾瑪採購代理協定刺激,自該公告發佈第二天,利豐(00494-HK)便逆市漲8.51%。
沃爾瑪新政,為什麼利豐就能分羹?對此,沃爾瑪方面稱,與利豐合作,可以彌補沃爾瑪全球採購戰略中的薄弱環節,通過利豐的專業水準和強勁資源,幫助沃爾瑪在商品採購價格上更具競爭力,同時還會提升沃爾瑪自有產品設計,發展沃爾瑪綜合採購能力。
據中國商報記者瞭解,除沃爾瑪外,另一美國連鎖超市Target也是利豐的客戶。
著名市場運行調控專家、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甚至認為,利豐簽約沃爾瑪意義非常重大。洪濤說,沃爾瑪是全球最大的跨國零售商,選擇利豐集團作為其採購商,是強強聯合的典範,也充分顯示了沃爾瑪現代化的經營理念,將採購業務委託給第三方來經營,能夠充分發揮沃爾瑪的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世界最優秀的採購商資源,形成最強的經濟實力。
洪濤告訴記者,利豐最大的優勢便在於它遍佈全球的、高效分工與合作的供應鏈管理。始終堅持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原動力;專注于核心業務,建立核心競爭力;與各企業緊密合作,共擔風險,共用利益;講求供應鏈的資訊化運作;講究系統整體效率的提升;實現按需生產,以減少存貨積壓的風險;儘量降低在採購、庫存、運輸和環節之間的成本。
洪濤舉例解釋說,當利豐獲得來自歐洲一個零售商的1萬件成衣訂單,它們則可能從韓國買紗並運往臺灣進行紡織和染色;然後在中國內地的工廠訂購拉鏈,之後出於配額和工人狀況考慮選擇在泰國生產。這樣,我們便能有效地為客戶打造一條價值鏈,盡可能滿足該客戶的需求。
總經銷總代理模式
沃爾瑪與利豐的合作,再次證明了利豐獨特模式的魅力。去年10月份,商務部也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日用工業品流通體系的意見》,但具體如何完善,則仍值得探討。
早在《意見》出臺前5、6個月,商務部便多次組織“工業品流通體系構建座談會”,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多次領銜參與並指出,日用工業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經濟成分多元、流通管道多種、經營方式多樣、流通環節減少”的流通格局,但真正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流通企業較少,連接生產與銷售的功能薄弱;區域間產業結構失衡,應對價格波動與調節供求能力不足;批發體系重建進度較慢等。
商務部商貿服務業司王曉川副司長也認為,在中國的流通產業中,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進口商這個角色。國外的進口商都起到了兩個作用:對本國市場的評價和對付款的風險分擔,而我國目前的流通產業當中這樣的角色相當缺乏,因此導致了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之間相互斷鏈,中間缺乏一個傳遞者。
“總經銷總代理是發達國家工商企業普遍採用的行銷方式,這是新時期完善我國工業品流通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薑增偉提出,從零售企業的角度看,要大力推行總部採購,對條件成熟的供應商,在城市中心採用集中採購、統一結算、統一商務條件的採購方式,逐步形成“總部對總部”的貨源採購模式;尋求自營模式突破口,不斷加大自營比重;加強對品牌的經營能力等。
而這剛好與利豐模式極其吻合。難怪洪濤認為,隨著電腦和網路技術的發展,我國應加快扶持一批“利豐模式”的工業品集成商,形成在全球供應鏈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的大型企業集團,而不是重新建設傳統的大型批發企業,也不是建設傳統的批發市場。現代大型批發企業成為在全球供應鏈上的大型集成商,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從而形成具有較大的規模,Wal-Mart驗廠具有較強的運營全球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
《意見》也指出,以批發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大型零售企業為基礎,培育一批有總經銷和總代理能力的龍頭企業,推動零售企業提高自營比例,增強應急調控和市場保障能力。只是國內很多工業品大多實行多級地區分銷代理制,一旦確立,均是具有排他性的。一個地區的統一購進勉強還可以實現,跨地區的採購就很難實現了。如何培育,還有待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市場的培育。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本文發自未知,轉載請寫明出處,文章編輯:admin
更多請查看WalMart驗廠諮詢
友情提示: